工伤退休后能否拿到赔偿金需要分情况来看,如果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部分工伤情形下在退休时可能有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等待遇,但各地政策存在差异。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对于一至四级工伤职工,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按月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伤残津贴。当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就会停发伤残津贴,转而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要是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差额部分由工伤保险基金予以补足。这是对一至四级工伤职工退休后权益的保障,确保他们能有稳定的生活来源。

对于五至六级工伤职工,用人单位应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工伤职工退休后,同样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而对于七至十级工伤职工,在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不过在退休的情况下,因为并非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主动解除合同这种情形,所以一般不存在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但关于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规定。有些地区规定工伤职工退休时可以领取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有些地区则没有此项规定。

工伤退休后能否拿到赔偿金以及能拿到哪些赔偿金,要根据工伤的等级以及当地的具体政策来确定。工伤职工可以向当地的社保部门或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了解自身应享有的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条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