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轻微的,尚未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同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逃逸者要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对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在交通事故中,即使是轻微的肇事逃逸行为也会面临相应的法律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所以,对于轻微肇事逃逸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交警部门会依据此法律规定,对逃逸者处以罚款,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给予15日以下的拘留处罚。

同时,该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这意味着,一旦有肇事逃逸行为,无论情节轻重,都会被吊销驾照,并且终身禁驾,这是对肇事逃逸行为的一种严厉惩戒。

在事故责任认定方面,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一条,当事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承担全部责任。为逃避法律责任追究,当事人弃车逃逸以及潜逃藏匿的,如有证据证明其他当事人也有过错,可以适当减轻责任,但同时有证据证明逃逸当事人有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情形的,不予减轻。所以,肇事逃逸者通常要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对于事故造成的对方车辆维修费用、人员医疗费用等损失,都需要由逃逸者进行赔偿。

轻微肇事逃逸虽然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但依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遵守交通法规,发生事故后积极处理才是正确的做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六十五条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