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逃逸轻微事故的处罚,一般会涉及行政处罚和可能的刑事处罚。通常会吊销驾驶证,罚款,若达到醉驾标准会追究刑事责任,即使未达醉驾标准逃逸也会面临治安拘留等处罚。
从行政处罚角度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轻微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并且,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而发生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关于刑事处罚方面。如果经检测,驾驶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80mg/100ml,就属于醉酒驾驶。醉酒驾驶机动车本身就构成危险驾驶罪,再加上发生事故后逃逸这一情节,处罚会更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同时,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还会影响量刑。
即使是轻微事故,逃逸行为也会让驾驶员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在民事赔偿方面,逃逸者需要对事故造成的损失,包括车辆维修费用、人员的医疗费用等进行全额赔偿。酒后逃逸轻微事故无论是从法律责任的承担,还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影响来看,都是非常严重的行为,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四十三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四十五条
对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