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诈骗立案流程一般包括报案、受案、初查、立案四个环节。报案人向公安机关提供诈骗相关线索和证据,公安机关接受材料后对案件进行初步调查,判断是否达到立案标准,若符合则予以立案。
报案环节。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诈骗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报案人可以采用书面或者口头形式提出。如果是口头报案,接受报案的工作人员会写成笔录,经宣读无误后,由报案人签名或者盖章。
受案。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会立即接受并进行登记。工作人员会制作受案登记表和受案回执,并将受案回执交报案人。此时,公安机关会对案件进行初步的审查,确定是否属于本机关管辖范围。如果不属于自己管辖的,会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通知报案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会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初查。在受案之后,公安机关会对案件进行初步调查,以判断是否存在犯罪事实以及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初查过程中,公安机关可以采取询问、查询、勘验、鉴定、调取证据材料等不限制被调查对象人身、财产权利的措施。通过初查来确定是否符合诈骗罪的立案标准,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一般是达到一定的数额,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一般认定为“数额较大”,不同地区可能会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
立案。经过初查,如果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如果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对于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会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三日以内送达控告人。控告人如果对不予立案决定不服,可以在收到不予立案通知书后七日以内向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申请复议;公安机关会在收到复议申请后三十日以内作出决定,并将决定书送达控告人。
法律依据: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七条
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九条
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