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阶段。起诉需要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交民事起诉状、结婚证、身份证、孩子的户口或出生证原件和复印件,相关财产方面的证据,比如房产证等的原件和复印件等材料。起诉状应包含原告、被告的身份基本情况、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等内容。通常情况下,是向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若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审理阶段,这一阶段又可细分为审理前的准备、调解、开庭审理三个小阶段。在审理前,法院会对原告提交的起诉材料进行审查,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之后法院会针对离婚案件的不同情况组织双方进行调解。调解是离婚诉讼的必经程序,若调解和好,诉讼结束;若调解离婚,法院会制作调解书,调解书与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若调解不成则进入开庭审理环节。开庭时,法院会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是否回避等。然后进行法庭调查,包括当事人陈述、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等。随后进行法庭辩论,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双方互相辩论。
判决阶段。法院会根据庭审情况进行调解,若调解仍无法达成一致,法院将进行宣判。人民法院宣判一律公开进行。当庭宣判的,应当十日内进行送达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即发判决书。离婚案件的一审程序结束。如果当事人对判决不服,可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进行二审诉讼程序。整个起诉离婚的流程可能会因案件的复杂程度、当地法院的工作安排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