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孩子抚养费起诉流程主要包括准备材料、提交起诉状、立案受理、缴纳费用、开庭审理、判决执行等步骤。
准备材料。需要准备的材料至关重要,它是启动诉讼程序的基础。要准备好原告和被告的身份信息,比如身份证复印件等,以明确双方的主体资格。还需准备离婚证或离婚判决书,以此证明父母双方已经解除婚姻关系。同时,孩子的出生证明也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证明孩子与父母的亲子关系。要收集相关证据来证明孩子的实际生活需求、抚养孩子的各项花费以及被告的收入情况等,像孩子的学费发票、医疗费用清单、被告的工资流水等,这些证据有助于在诉讼中争取合理的抚养费。
提交起诉状。起诉状是向法院表达诉求的重要文书,应当包含原被告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等。在诉讼请求部分,要明确写出要求被告支付抚养费的具体金额、支付方式以及支付时间等。事实与理由部分,要详细阐述离婚的情况、孩子目前的生活状况以及要求被告支付抚养费的原因和依据。将准备好的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一并提交给有管辖权的法院,一般是被告住所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立案受理。法院收到起诉材料后,会对其进行审查。主要审查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立案条件等。如果材料符合要求,法院会予以立案,并向原告送达立案通知书,告知案件已经受理。若材料存在问题,法院会要求原告补充或修改。
之后是缴纳费用。立案成功后,原告需要按照规定缴纳诉讼费用。诉讼费用的金额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是根据抚养费的金额按一定比例收取。原告应在规定的时间内缴纳,否则可能会按撤诉处理。
再就是开庭审理。法院会安排具体的开庭时间,并向双方送达传票。在开庭过程中,双方当事人需要到庭参加诉讼。首先由原告陈述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然后被告进行答辩。接着双方会进行举证、质证,对对方提供的证据发表意见。之后进行法庭辩论,双方就案件的焦点问题展开辩论。法官会根据庭审情况进行总结和询问双方的最后意见。
判决执行。庭审结束后,法院会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如果被告在判决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履行支付抚养费的义务,原告可以在判决书生效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可以通过查询、冻结、划拨被告的银行账户,查封、拍卖被告的财产等方式来强制被告支付抚养费,以保障孩子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五百零九条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