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案法院出具判决书的时间因适用程序不同而有所差异。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一般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并出具判决书;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通常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并作出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若案件上诉,二审的审限一般是三个月。

在司法实践中,离婚案件的审理程序分为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简易程序适用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这意味着,如果离婚案件适用简易程序,法院通常会在三个月内作出判决并出具判决书。不过,这三个月是从立案开始计算,并非从开庭时间起算。

对于案情较为复杂、争议较大的离婚案件,法院会适用普通程序进行审理。按照法律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但是,现实中可能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导致审理期限延长。比如案件涉及大量的财产调查、评估,或者存在当事人申请延期举证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如果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进入二审程序后,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时间规定只是法律的一般性规定,实际的判决出具时间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法院的案件数量、工作安排等。所以,离婚案件具体多久能出判决书,要结合实际案件情况来判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第一千零六十二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