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后被判实刑,一般由作出判决的人民法院在判决生效后,将有关的法律文书送达公安机关、监狱或者其他执行机关进行收监。具体执行过程会根据不同情况有所差异。

在司法实践中,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被取保候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社会上正常生活。如果最终被判处实刑,就需要进行收监执行。

当人民法院对被取保候审的被告人作出实刑判决后,判决生效环节。一审判决之后,有一定的上诉期,如果被告人不上诉、人民检察院不抗诉,上诉期满后判决即生效;如果是二审判决,则判决作出即生效。

判决生效后,人民法院会根据法律规定,将执行通知书、判决书等法律文书送达公安机关、监狱或者其他执行机关。这些法律文书是执行收监的重要依据,明确了执行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对于在取保候审期间的被告人,公安机关会根据法院的要求,负责将其收押并送交监狱等执行场所。在收押过程中,公安机关会按照规定对被告人进行人身检查、物品检查等程序,确保符合收监的条件。

如果被告人在判决生效后逃脱或者拒绝收监,公安机关可以采取追捕等措施,依法将其缉拿归案。同时,对于符合条件的罪犯,监狱等执行机关会按照规定予以收监,开始执行刑罚。

需要强调的是,整个收监过程都必须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司法机关在执行过程中要做到公正、公平、合法,确保刑罚的正确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