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解除程序包括协议解除程序、行使法定解除权的程序和法院裁决的程序。
协议解除程序:协议解除是指当事人双方通过协商同意将合同解除的行为。其程序就是双方当事人经过要约、承诺两个阶段,就解除合同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一方当事人提出解除合同的要约,明确表达希望解除合同的意愿及相关条件。另一方当事人进行承诺,如果对要约中的条件完全同意,合同解除协议即成立。这种解除方式充分体现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只要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双方可以自由约定解除合同的具体内容和方式。例如,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货物买卖合同,后因市场情况变化,甲公司向乙公司发出解除合同的要约,乙公司经过考虑后作出承诺,双方就解除合同达成一致,合同随之解除。
行使法定解除权的程序:当出现法定的解除情形时,当事人一方可行使解除权来解除合同。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一方依法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通知载明债务人在一定期限内不履行债务则合同自动解除,债务人在该期限内未履行债务的,合同自通知载明的期限届满时解除。对方对解除合同有异议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行为的效力。例如,在房屋租赁合同中,若承租人未按照约定的方法或者未根据租赁物的性质使用租赁物,致使租赁物受到损失的,出租人有权解除合同。出租人向承租人发出解除合同的通知,通知到达承租人时合同解除。如果承租人对解除有异议,可以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解除的效力。
法院裁决的程序:在某些情况下,当事人可能无法自行协商解除合同,也不满足法定解除权的行使条件,但继续履行合同对于一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受不利影响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解除合同。法院或仲裁机构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公平原则等,作出是否解除合同的裁决。例如,在一些长期的合作合同中,由于不可预见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合同的基础动摇或丧失,继续履行合同将对一方造成重大损失,此时该方可以向法院请求解除合同,法院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裁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