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贷款人及担保人都不还款时,债权人可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追讨欠款,若胜诉后对方仍不履行,可申请强制执行,查询、冻结、划拨其财产,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追究其刑事责任。
在借贷关系中,若贷款人及担保人都不履行还款义务,债权人可采取以下措施维护自身权益。可尝试与贷款人和担保人进行沟通协商,了解不还款的原因。也许是暂时的资金周转困难,双方可以重新协商还款计划,如延长还款期限、调整还款金额等,以达成一致解决方案。若协商不成,可寻求第三方调解机构的帮助,由专业的调解人员介入,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若协商和调解都无法解决问题,债权人可以根据合同约定,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仲裁具有高效、保密等特点,且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若合同中没有约定仲裁条款,债权人则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债权人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如借款合同、转账记录、担保合同等,以证明借贷关系的存在以及对方的违约行为。
如果法院判决债权人胜诉,而贷款人和担保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仍不履行还款义务,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依法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若被申请执行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可能会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债权人还可以关注贷款人和担保人的财产状况,及时采取财产保全措施,防止其在诉讼期间转移、隐匿财产,以确保将来能够顺利实现债权。当贷款人及担保人都不还款时,债权人应及时采取合法有效的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