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中并没有“恶意伤害罪”这一罪名,与之相关的是故意伤害罪。其鉴定主要涉及伤情鉴定和刑事责任能力鉴定等。伤情需达到轻伤及以上才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刑事责任能力鉴定则判断行为人是否应承担刑事责任。
从法律规定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构成故意伤害罪。对于该罪的鉴定,关键之一是伤情鉴定。伤情鉴定一般由专业的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通常,伤害行为发生后,公安机关会安排被害人到指定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鉴定依据的标准是《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该标准将人体损伤程度分为重伤、轻伤和轻微伤。重伤是指机体完整性遭到严重破坏或功能严重障碍;轻伤是指使人肢体或者容貌损害,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功能部分障碍或者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中度伤害的损伤;轻微伤则是各种致伤因素所致的原发性损伤,造成组织器官结构轻微损害或者轻微功能障碍。只有达到轻伤及以上的程度,才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如果只是轻微伤,一般不构成犯罪,但可能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
刑事责任能力鉴定也很重要。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在故意伤害案件中,要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比如,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未成年人犯罪,也有特殊的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在整个鉴定过程中,要遵循法定程序。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鉴定过程要科学、公正、客观。同时,当事人如果对鉴定结果有异议,也有相应的救济途径,可以申请重新鉴定等。故意伤害罪的鉴定是一个严谨的法律和科学过程,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和标准。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第六十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三)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
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