诬陷指故意捏造虚假事实,向有关机关或单位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诽谤是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二者在行为目的、行为方式和法律后果上存在区别。

诬陷即诬告陷害,其核心是行为人故意编造不存在的犯罪事实,然后向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部门进行告发,目的是让被诬陷者受到刑事处罚。例如,甲为了报复乙,凭空捏造乙贪污公款的事实,并向检察机关举报,试图使乙被追究贪污罪的刑事责任,这就是典型的诬陷行为。

诽谤则侧重于通过口头或者书面等方式,故意散布虚假的信息,以此来损害他人的名誉和人格。比如,丙在网络上编造并大肆传播丁生活作风不检点的虚假内容,导致丁在社会上的声誉受到严重影响,这属于诽谤行为。

从行为目的来看,诬陷的目的明确指向让他人受到刑事追究,而诽谤主要是为了损害他人的名誉,并不一定要求使他人受到刑事处罚。

在行为方式方面,诬陷通常需要向特定的机关或单位进行告发,借助公权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诽谤则更强调在社会公众中散布虚假信息,传播范围较为广泛。

从法律后果来讲,诬陷情节严重的,构成诬告陷害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诽谤行为情节严重的,构成诽谤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诽谤行为还可能引发民事侵权责任,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以及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九条

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