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合同无效的情形主要有因主体不适格、标的物违法、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和违背公序良俗等导致的合同无效。

主体不适格可能导致租赁合同无效。这主要涉及到出租方对租赁物没有处分权的情况。例如,未经授权的人擅自将他人的房屋出租给第三方,这种没有合法处分权的出租行为所签订的租赁合同是无效的。因为出租方没有权利对该房屋进行出租交易,无法为承租方提供合法有效的租赁权益保障。

标的物违法会使租赁合同无效。如果租赁的标的物是法律禁止出租的物品,那么合同必然无效。比如,将违章建筑用于出租。违章建筑本身就违反了城乡规划等相关法律法规,不具有合法的建造和使用手续。以这类建筑签订的租赁合同,无法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护。因为其存在违反法律规定的基础事实,不能作为合法的租赁标的。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租赁合同无效。这里强调的是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不是一般性规定。例如,某些特殊行业的房屋租赁,法律规定必须满足特定的消防、安全等条件才能出租,如果出租的房屋不满足这些条件却签订了租赁合同,该合同就会因为违反强制性规定而无效。

违背公序良俗的租赁合同也会被认定无效。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简称。例如,租赁房屋用于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或者违背社会道德风尚的行为,这种租赁合同显然违背了公序良俗原则,是不被法律所允许的,应认定为无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七百二十一条

承租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租金。对支付租金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租赁期限不满一年的,应当在租赁期限届满时支付;租赁期限一年以上的,应当在每届满一年时支付,剩余期限不满一年的,应当在租赁期限届满时支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七百二十二条

承租人无正当理由未支付或者迟延支付租金的,出租人可以请求承租人在合理期限内支付;承租人逾期不支付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