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事案件审查阶段,家属应做好聘请律师、了解案件信息、收集有利证据、关注嫌疑人生活需求等准备。
聘请专业律师是极为重要的准备工作。律师拥有专业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为嫌疑人提供有效的法律帮助。在审查阶段,律师可以会见嫌疑人,了解案件的具体情况,为其提供法律咨询,告知其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帮助嫌疑人正确应对司法机关的询问。同时,律师还可以根据案件情况,向检察机关提出法律意见,争取对嫌疑人有利的处理结果。
家属要尽可能了解案件信息。可以通过与办案机关沟通,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了解案件的进展、涉嫌的罪名、相关证据等情况。但需要注意的是,家属与办案机关沟通时要遵守相关规定和程序,不能干扰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家属更好地配合律师开展工作,也能让家属对案件有更清晰的认识。
家属可以协助收集对嫌疑人有利的证据。这可能包括嫌疑人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据、证明嫌疑人有立功表现的证据等。收集证据时要确保其合法性和真实性,避免使用非法手段获取证据。家属可以将收集到的证据及时提供给律师,由律师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在合适的时机提交给司法机关。
家属要关注嫌疑人的生活需求。在嫌疑人被羁押期间,家属可以为其送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如换洗衣物、洗漱用品等,让嫌疑人在羁押期间能够保持基本的生活条件。同时,家属也要给予嫌疑人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通过律师传达家属的关心和期望,帮助嫌疑人树立信心,积极面对案件。
家属要保持冷静和理智,避免因情绪激动而做出不恰当的行为。在整个刑事案件审查阶段,家属要相信法律的公正和司法机关的工作,积极配合律师和司法机关的工作,为嫌疑人争取最有利的结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三十四条
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在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
侦查机关在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或者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时候,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期间要求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及时转达其要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也可以由其监护人、近亲属代为委托辩护人。
辩护人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后,应当及时告知办理案件的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