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伤”中“误”指的是因疏忽、非故意而导致。即并非出于主观意愿去伤害他人,是在不经意、不小心的情况下造成了伤害的结果。

从语义角度来看,“误”有差错、不正确、非本意等含义。在“误伤”这个词里,它着重强调行为的非故意性。与故意伤害不同,故意伤害是行为人主观上有伤害他人的意图,并实施了相应的行为;而误伤则是在没有伤害他人的主观故意下,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了他人受伤。

在法律层面,“误”所体现的非故意性对责任的判定起着关键作用。例如在刑法中,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达到一定程度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但如果是误伤,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认定为过失致人伤害。过失致人重伤的,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而过失致人轻伤一般不构成犯罪,通常只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在日常生活场景中,也有很多“误伤”的例子。比如在运动场上,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过程中,由于注意力集中在比赛上,可能在争抢过程中不小心撞到其他运动员,导致对方受伤,这就是典型的误伤情况。这里运动员并没有想要伤害对方的故意,只是在运动过程中因为疏忽等原因造成了伤害结果。

再比如在拥挤的人群中,有人因为着急赶路,不小心挤到了旁边的人,使其摔倒受伤,这同样属于误伤。这种情况下,行为人主观上并没有伤害他人的故意,只是由于自身的疏忽或者当时的客观环境导致了伤害的发生。“误”在“误伤”中明确了伤害行为的非故意属性,这在法律和日常生活的理解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误伤的误是什么意思(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五条

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