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弃致人死亡可能定遗弃罪或故意杀人罪,具体定罪需结合案件实际情况判断。

首先来看遗弃罪。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在一般情况下,遗弃行为本身并非积极追求他人死亡的结果,而是行为人出于逃避扶养义务等目的,对被害人进行遗弃。当遗弃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时,如果遗弃者主观上只是为了摆脱扶养责任,没有杀害被害人的故意,通常以遗弃罪定罪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犯遗弃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如果遗弃行为被认定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情况则有所不同。当遗弃者的遗弃行为对被害人的生命产生了紧迫的危险,且遗弃者主观上具有希望或者放任被害人死亡的故意时,就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例如,将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遗弃在人迹罕至、难以被发现和救助的地方,这种行为表明遗弃者对老人的死亡持一种放任甚至希望的态度,此时应按照故意杀人罪定罪量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司法实践中,判断遗弃致人死亡究竟定何罪,关键在于分析遗弃者的主观故意和遗弃行为对被害人生命的危险程度。司法机关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遗弃的地点、时间、被害人的身体状况等,以准确认定罪名和适用刑罚,确保罪责刑相适应。

遗弃致人死亡定什么罪(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百六十一条

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