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押担保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特定财产的占有,而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在抵押担保关系中,提供抵押财产的一方称为抵押人,通常是债务人或第三人;接受抵押担保的一方称为抵押权人,也就是债权人。抵押的财产可以是不动产,如房屋、土地等,也可以是动产,如机器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

抵押担保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和经济作用。从法律层面来看,它为债权人的债权实现提供了保障。一旦债务人无法按时履行债务,债权人可以通过行使抵押权,对抵押财产进行处置,以获得相应的清偿。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债权人的风险,增强了交易的安全性。

在经济活动中,抵押担保促进了资金的融通。企业或个人在需要资金时,可以将自己的财产进行抵押,从而获得贷款。金融机构基于抵押担保的保障,也更愿意提供资金支持。例如,房地产市场中,购房者常常以所购房屋作为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通过抵押担保降低了信贷风险,使得更多人有机会实现购房愿望。

设立抵押担保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一般来说,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抵押合同。对于一些特定的财产,如房屋、土地等,还需要办理抵押登记手续,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办理抵押登记的目的是为了公示抵押的事实,保障抵押权人的优先受偿权,防止抵押人将抵押财产再次处分给不知情的第三人。

抵押担保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担保方式,在维护交易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抵押担保是什么意思(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九十四条

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抵押给债权人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

前款规定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提供担保的财产为抵押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