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若想多分财产,需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可通过收集相关证据、协商或诉讼等方式来争取。

在我国法律体系下,离婚时财产分割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几种情形可以帮助一方在离婚时多分财产。

对方存在过错:如果对方存在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家庭成员等重大过错行为,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法院会倾向于保护无过错方的权益,从而使无过错方可能多分财产。例如,一方长期遭受另一方的家庭暴力,在离婚时,遭受暴力的一方可以收集报警记录、医院诊断证明、伤情照片等证据,向法院主张损害赔偿,以此来争取多分财产。

一方承担较多家庭义务: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负担较多义务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离婚时该方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比如,女方为了家庭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全心照顾孩子和老人,男方在事业上取得了较好的发展。离婚时,女方就可以根据这一规定,要求男方给予补偿,进而实现多分财产的目的。

对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若一方有上述行为,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发现对方有此类行为后,另一方要及时收集证据,如银行转账记录、财产交易凭证等。在离婚诉讼中,将这些证据提交给法院,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对财产进行重新分配,保障另一方的合法权益。

在争取多分财产时,首先可以尝试与对方进行协商,通过友好沟通达成财产分割协议。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在诉讼过程中,要注重证据的收集和整理,积极向法院陈述自己的主张和理由,以增加多分财产的可能性。

离婚时多分财产怎么办(0)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六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