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开车碰到人后,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积极救助伤者并报警,配合交警调查,后续根据事故责任认定和酒精检测结果承担相应民事、行政及刑事责任。
现场处理:喝酒开车碰到人,首先要做的是立刻停车,不能逃逸。逃逸会导致责任加重,甚至可能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罪。停车后要保护好现场,避免现场被破坏,这对于后续事故责任的认定非常关键。比如,不要随意移动车辆和伤者,除非是为了避免二次事故或抢救伤者等特殊情况。要积极救助伤者,如果伤者伤势较轻,可以进行简单的急救;如果伤势严重,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确保伤者能得到及时的救治。同时,要马上拨打122报警电话,向交警说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大致情况等信息。
配合调查:交警到达现场后,会进行一系列的调查工作,包括对事故现场的勘查、对当事人的询问等。此时,驾驶人要如实配合交警的调查,如实陈述事故发生的经过,不能隐瞒喝酒开车的事实。交警会对驾驶人进行酒精检测,以确定是否属于酒驾或醉驾。如果检测结果显示为酒驾,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20mg/100ml但不足80mg/100ml,将面临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等行政处罚;如果达到醉驾标准,即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80mg/100ml,将构成危险驾驶罪,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可能面临拘役,并处罚金。
责任认定与赔偿:交警会根据事故现场的勘查、当事人的陈述、证人证言等证据,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根据责任认定结果,驾驶人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赔偿范围一般包括伤者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等。如果伤者因伤致残,还需要赔偿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等;如果造成伤者死亡,要赔偿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等。如果驾驶人对事故负主要或全部责任,且造成一人以上重伤,同时具有酒驾情节的,可能会构成交通肇事罪,将面临更严厉的刑事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条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