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取贷款罪与贷款诈骗罪在主观目的、主体、量刑标准等方面存在区别。骗取贷款罪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贷款诈骗罪要求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两罪主体不完全相同,量刑标准也有差异。

主观目的是二者的关键区别。骗取贷款罪的行为人主观上并没有非法占有贷款的目的,其主要是通过欺骗手段获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可能是为了解决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之后有归还贷款的意愿和可能。而贷款诈骗罪,行为人从一开始就具有非法占有贷款的故意,其目的就是骗取贷款后据为己有,不再归还。

主体方面。骗取贷款罪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即单位也可以构成该罪。而贷款诈骗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单位不能成为贷款诈骗罪的主体。如果单位实施贷款诈骗行为,不能以贷款诈骗罪定罪处罚,但可以以合同诈骗罪等其他罪名对单位及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罚。

量刑标准不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骗取贷款罪,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而贷款诈骗罪,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在司法实践中,认定两罪时,证据要求也有所不同。对于贷款诈骗罪,由于其主观非法占有目的较难证明,需要综合多方面证据来判断,如行为人取得贷款后的资金用途、是否有还款能力等。而骗取贷款罪相对更侧重于审查欺骗手段的存在以及是否给金融机构造成损失等客观事实。

骗取贷款罪与贷款诈骗罪有什么区别(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