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养主要是指长辈对晚辈的养育和照料,如父母对子女的抚养;赡养则是指晚辈对长辈在物质和生活上的帮助,如子女对父母的赡养。
在法律和社会伦理层面,抚养和赡养有着明确的定义和重要意义。
抚养是指长辈对晚辈的抚育教养。从法律角度看,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这是基于亲子关系而产生的法定义务。在子女未成年时,父母需要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保障。例如,要为孩子提供合适的居住环境,保证孩子能得到充足的食物和营养;要送孩子去接受教育,保障其受教育的权利;当孩子生病时,要带其就医治疗等。即使父母离婚,这种抚养义务也不会消失,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需要支付抚养费。而且抚养义务不仅仅局限于物质方面,还包括对子女的心理关怀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帮助子女健康成长,使其能够逐渐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
赡养是指晚辈对长辈在物质上和生活上给予照顾和帮助。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这同样是法定义务。当父母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时,子女应当履行赡养义务。赡养的内容包括经济上的供养,比如定期给父母提供生活费,保障父母的基本生活需求;生活上的照料,像照顾生病的父母,为他们洗衣做饭、陪伴就医等;精神上的慰藉,经常与父母沟通交流,关心他们的精神需求。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者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也有赡养的义务。赡养义务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也是维护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十六条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七条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