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和敲诈勒索罪有区别。二者在行为方式、被害人交付财物的心理状态、定罪标准等方面存在差异。
从行为方式来看。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犯罪人主要通过欺骗手段,使被害人在认识上产生错误,从而仿佛“自愿”地交出财物。例如,甲编造自己是某知名投资专家,有内部消息能让乙的投资翻倍获利,乙信以为真将钱交给甲,这就是典型的诈骗行为。而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威胁、要挟的内容包括对被害人及其亲属的生命、身体自由、名誉等进行威胁,使被害人产生恐惧心理,不得已而交出财物。比如,丙掌握了丁的一些隐私照片,以此威胁丁如果不给他一笔钱,就将照片公开,丁因害怕而交钱,这属于敲诈勒索。
被害人交付财物的心理状态不同。在诈骗罪中,被害人是基于错误认识而“自愿”交付财物,虽然这种“自愿”是受欺骗导致的,但在其主观意识里认为自己的交付行为是合理的。而在敲诈勒索罪中,被害人是因为受到威胁、要挟,出于恐惧、害怕的心理,被迫交出财物,并非“自愿”。
定罪标准方面也有差异。在数额认定上,不同地区对于诈骗罪和敲诈勒索罪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等标准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二者的数额标准在很多情况下并不一致。而且在量刑上,虽然都依据犯罪数额等情节来确定刑罚,但具体的量刑幅度和规定也存在区别。
综上所述,诈骗罪和敲诈勒索罪是两种不同的犯罪类型,在司法实践中需要准确区分,以确保法律的正确适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