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诈骗罪罪犯无法偿还诈骗所得,可采取分期偿还、提供担保等方式。对于确实无能力偿还的,受害人可在发现其有可执行财产时随时申请法院执行;若有能力却拒不偿还,法院会强制执行,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当涉及诈骗罪且罪犯无法偿还诈骗所得时,有多种情况和处理方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八条规定,债务应当清偿。暂时无力偿还的,经债权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决,可以由债务人分期偿还。这意味着,如果诈骗犯确实因经济状况暂时无法一次性偿还诈骗所得,在与受害人达成一致或经法院判决后,可进行分期偿还。
诈骗犯也可以尝试提供担保。比如以自己名下的房产、车辆等财产作为抵押物,或者找有能力的担保人进行担保,以此来保障受害人的权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无法偿还的问题。
对于那些确实没有能力偿还的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受害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即使在执行过程中发现诈骗犯暂无财产可供执行,法院也会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但这并不意味着受害人的权益无法实现,一旦发现诈骗犯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受害人可以随时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
如果诈骗犯有能力偿还却拒不偿还,法院会采取一系列强制执行措施。例如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等。而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所以,诈骗犯不应抱有侥幸心理,应积极面对偿还问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六十四条
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