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未成年孩子的财产归孩子本人所有,父母作为监护人,有管理和保护孩子财产的职责,但不得随意处分孩子的财产。

在法律层面,财产所有权有着明确的界定。未成年孩子通过继承、赠与、劳动等合法途径获得的财产,其所有权是属于孩子自身的。这是基于财产取得的合法来源以及法律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这意味着,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具备了享有财产权的资格。因此,即便孩子是未成年人,其通过合法方式获得的财产也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

父母在孩子未成年期间,扮演着监护人的角色。监护人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这包括妥善保管孩子的财产,确保财产的安全,防止财产受到损害或丢失;合理利用孩子的财产,使其财产能够保值增值。比如,将孩子获得的压岁钱存为定期存款等。父母作为监护人,并没有权利随意处分孩子的财产。除非是为了维护孩子的利益,如为孩子支付教育费用、医疗费用等。

如果父母非因维护孩子利益而擅自处分孩子的财产,这种行为是不合法的。一旦给孩子造成财产损失,父母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例如,父母未经孩子同意且并非为了孩子利益,将孩子继承的房产出售,这种行为就侵犯了孩子的财产权,孩子有权要求父母赔偿损失。所以,离婚后,无论孩子跟随哪一方生活,都要明确孩子财产的所有权归属,保障孩子的合法财产权益。

离婚后未成年孩子的财产归谁所有(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