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公司法人跑了,财务负责人应保持冷静,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和责任范围,采取一系列合理合法的应对措施,包括及时向公司管理层汇报、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配合调查、确保财务资料完整合规等,以避免自身陷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财务负责人要及时向公司其他管理层人员通报法人跑路这一情况。公司通常存在其他高层管理人员,如股东、董事等,他们有权利知晓公司的重大变故。通过与他们沟通协商,共同商讨应对策略,制定后续的工作安排,以保障公司的基本运营和财务稳定。
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也是重要的一步。财务负责人要及时向当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税务部门等进行报告,告知法人跑路的事实。工商部门负责公司的注册登记和管理,税务部门则关注公司的纳税情况。向这些部门报告,有助于他们掌握公司的异常动态,同时也能证明财务负责人积极配合监管的态度。
在面对可能的调查时,财务负责人要积极配合。无论是来自政府部门的调查,还是潜在的债权人的询问,都要如实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和资料。在配合调查过程中,要确保提供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不能隐瞒或虚报任何情况,否则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法律责任。
确保财务资料的完整和合规是财务负责人的基本职责。在法人跑路后,更要妥善保管好公司的各类财务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这些资料是公司财务状况的重要记录,对于后续可能的清算、审计等工作至关重要。同时,要保证财务资料的合规性,符合国家相关的财务和税务法规要求。
评估自身的法律责任和风险也不容忽视。财务负责人需要仔细审视自己在公司运营过程中的行为和决策,判断是否存在潜在的法律风险。如果发现自己可能存在一定的责任,要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了解应对的方法和策略,必要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
要与公司的债权人保持沟通。法人跑路可能导致公司的债务问题凸显,债权人会关注公司的还款能力和解决方案。财务负责人可以代表公司与债权人进行沟通,说明公司目前的状况和后续的处理计划,争取债权人的理解和支持,避免引发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三条
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第四条
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