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添加番泻叶的处罚需依据不同情况而定。若添加行为违反食品安全标准,可能面临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罚款等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番泻叶并非普通食品原料,根据《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食品中添加非食品原料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

行政处罚层面来看,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十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并可以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这里的处罚幅度会根据具体的货值金额以及违法情节的严重程度来确定。例如,如果商家只是小规模地在食品中添加番泻叶,货值金额较低且未造成严重后果,可能会按照较低的罚款标准进行处罚;但如果大规模生产添加番泻叶的食品,货值金额较高,或者已经导致消费者身体出现不良反应等严重后果,就会按照较高的罚款标准甚至吊销许可证进行处罚。

若该行为构成犯罪,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比如,添加番泻叶的食品导致多名消费者出现严重腹泻、脱水等症状,经鉴定属于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情况,就会按照相应的刑事法律条款进行定罪量刑。

除了行政和刑事处罚外,商家还可能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消费者因食用添加番泻叶的食品而受到身体损害的,可以要求商家赔偿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等损失。

食品中添加番泻叶怎么处罚(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第三十八条

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