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诉讼立案后多久通知调解并无明确法律规定,不同地区、不同法院的安排差异较大,可能在立案后几天到一两个月不等。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离婚诉讼立案后到通知调解的时间是不固定的。这是因为法律并没有对该时间作出具体的强制性规定,其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从法院案件数量来看,案件数量的多少是影响调解通知时间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一些案件量较大的法院,法官的工作负荷重,需要处理大量的各类案件。比如一线城市的基层法院,每天可能会有几十甚至上百起新案件立案,在这种情况下,法院需要先对案件进行排期,法官可能无法及时安排离婚案件的调解工作,通知调解的时间就会相对较长,可能要等上一两个月。而在案件量相对较少的法院,法官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处理新立案的离婚案件,可能在立案后几天到几周内就会通知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
从案件复杂程度方面分析,如果离婚案件涉及的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权等问题较为复杂,法院可能需要先进行一定的调查和了解。例如,夫妻双方的财产种类繁多,包括房产、车辆、公司股权、存款等,且存在财产来源不明、财产混同的情况,法院可能需要先收集相关证据,理清财产状况,之后才会安排调解,这就会使调解通知的时间延后。相反,如果案件事实清晰、争议较小,法院可能会较快安排调解。
不同法院的工作流程和习惯也有所不同。有些法院会在立案后立即启动诉前调解程序,在几天内就通知当事人;而有些法院则会在完成送达起诉状副本等程序后再安排调解,这也会导致通知调解的时间有所差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八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