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档立卡户和低保户有明显区别。建档立卡户是国家为了精准扶贫而确定的帮扶对象,以户为单位,主要依据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且识别程序严格;低保户是指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家庭,由民政部门认定。二者认定标准、享受政策、动态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不同。

认定标准不同。建档立卡户重点考量收入是否低于国家扶贫标准,同时综合考虑“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比如一个家庭虽然收入略高于低保线,但子女上学困难、家人看病负担重,也可能被识别为建档立卡户。而低保户认定核心是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财产状况符合相关规定。像一些城市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规定的几百元标准,就可能申请成为低保户。

享受政策不同。建档立卡户主要享受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一系列扶贫政策,目的是帮助其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脱贫致富。例如为建档立卡户提供小额信贷用于发展特色种养殖,安排技能培训促进就业。低保户主要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保障基本生活,此外还有医疗救助、住房救助等配套政策。如看病时可享受一定比例的费用减免。

动态管理不同。建档立卡户实行动态调整,脱贫后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注和退出,退出后还会有一定时间的跟踪帮扶。当家庭收入稳定超过扶贫标准且“两不愁、三保障”持续巩固,就会按程序退出建档立卡序列。低保户同样动态管理,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发生变化时,会相应调整保障金额或取消低保资格。若家庭收入增加超过低保标准,就不再享受低保待遇。

管理部门不同。建档立卡户由扶贫部门负责识别、管理和帮扶;低保户由民政部门负责认定、审核和保障资金发放。

建档立卡户和低保户有什么区别吗(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二十五条

国家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

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低收入家庭六十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等所需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