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欠账不还的人没有对方身份证号,仍然可以起诉,可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对方身份信息,若实在无法获取,向法院提供能确定被告身份的其他信息也可能被受理。
在起诉时,很多人会遇到没有对方身份证号的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起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起诉只要有明确的被告即可,而明确的被告不一定非要身份证号。
可以尝试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对方身份证号。如果是熟人之间的借贷,可从与对方相关的人那里打听,比如共同的朋友、亲戚等,他们可能知晓对方的身份证号。还可以查看与对方的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有些平台在交易过程中可能会记录对方的部分身份信息。如果是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的交易,可向平台申请调取对方的身份信息,不过通常需要符合平台规定的流程和条件,可能还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如法院的调查令等。
若通过上述途径都无法获取身份证号,也可以向法院提供其他能确定被告身份的信息。例如,提供对方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详细信息,足以使被告与他人相区别的,法院也可能会受理案件。因为法院的目的是要明确具体的被告,只要所提供的信息能够达到这一要求就行。
在向法院起诉时,要准备好其他相关证据,如借条、转账凭证、聊天记录等,这些证据对于证明借贷关系的存在以及欠款事实非常重要。法院在受理案件后,若认为有必要,也可能会根据原告提供的线索去进一步核实被告的身份信息。没有对方身份证号不应该成为起诉的阻碍,要积极通过各种合法途径解决问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四条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