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正当防卫,若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负刑事责任。但如果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不过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对于未成年人而言,同样享有正当防卫的权利。

当未成年人面临不法侵害,实施正当防卫行为,只要该行为符合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即存在不法侵害、不法侵害正在进行、防卫行为针对不法侵害人、防卫行为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那么该未成年人的正当防卫行为是合法的,不会受到刑事处罚。

如果未成年人的防卫行为明显超过了必要限度,造成了重大损害,这种情况就属于防卫过当。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由于未成年人在心智等方面尚未完全成熟,考虑到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状况,法律规定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例如,在面对轻微的推搡等不法侵害时,未成年人使用刀具将对方重伤甚至致死,就可能被认定为防卫过当。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未成年人防卫过当的处罚,会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包括不法侵害的性质、程度、未成年人的年龄、认知能力等因素,来确定最终的处罚结果。法律在保障公民正当防卫权利的同时,也会对防卫行为进行合理的规范和约束,以确保法律的公平和正义。

未成年正当防卫怎么处罚的(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