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精神赔偿起诉需先收集相关证据,撰写符合规范的起诉状,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诉材料,经法院受理立案后参加庭审等后续诉讼流程。

明确起诉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规定,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也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这是要求精神赔偿起诉的重要法律支撑。

收集证据。证据是诉讼成功的关键。比如在人身侵权案件中,要收集医院的诊断证明、病历、伤残鉴定报告等证明身体受到伤害的证据;对于因侵权行为导致精神痛苦的情况,可收集聊天记录、证人证言等,证明侵权行为对自身精神造成的不良影响。如果是侵害具有人身意义特定物的案件,要保存好该特定物的购买凭证、照片等能证明其价值和对自己具有人身意义的证据。

撰写起诉状。起诉状应包含原被告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等;明确的诉讼请求,即具体要求的精神赔偿金额;事实与理由部分要详细阐述侵权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以及给自己造成的精神损害后果等。起诉状的内容要清晰、准确、有条理。

确定管辖法院。一般来说,侵权纠纷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法院进行起诉。将准备好的起诉状和证据材料一并提交给法院,并按照法院的要求缴纳诉讼费用。

法院受理立案后,会安排开庭审理。在庭审过程中,要按照法律程序进行举证、质证、辩论等环节,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待法院的判决。如果对判决结果不服,还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提起上诉。

要求精神赔偿怎么起诉他(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三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四条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