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立案,需相关主体向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报案,提供初步证据证明用人单位存在拒不支付报酬的行为且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如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等。在立案过程中,要注意证据收集、明确管辖等问题,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一、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如何立案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立案一般由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者等相关主体向公安机关报案从而启动。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这是前置程序。若用人单位在规定期限内仍不支付,劳动行政部门可以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

1、管辖问题

通常由犯罪地的公安机关管辖,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管辖更为适宜的,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管辖。这里的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结果发生地。

2、证据材料

报案时需提供初步的证据材料,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以证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劳动关系,以及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事实。

3、立案标准

根据法律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应当予以立案追诉。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如何立案(0)

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立案的条件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立案需满足一定条件。其一,行为人实施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包括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

1、数额标准

对于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或者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各地可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上述数额幅度内,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备案。

2、责令支付仍不支付

必须是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如果用人单位在责令支付的期限内支付了劳动报酬,则不构成犯罪。

3、主观故意

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有故意,即明知自己有支付劳动报酬的义务而拒不支付。

三、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立案需要什么材料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立案需要准备一系列材料。能够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材料。

1、劳动关系证明材料

如劳动合同、工作证、服务证、考勤记录等,这些材料可以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2、劳动报酬证据

工资条、银行工资转账记录、工资结算单等,用以证明劳动报酬的数额、支付情况等。

3、责令支付材料

政府有关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文书,如劳动监察责令改正书等。

4、其他材料

还可以提供用人单位转移财产、逃匿等相关证据,以及劳动者的身份证明等。

综上所述,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立案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包括立案的程序、条件以及所需材料等。在实际操作中,劳动者和相关部门需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那么,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立案后多久能有结果?立案后用人单位积极支付报酬是否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您遇到此类法律问题,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