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致人损害赔偿纠纷的法律适用主要依据《民法典》等相关法律。对于不同的致害情形,如公共场所管理人未尽安全保障义务、物件致人损害等,有不同的法律规定和责任认定方式。在处理此类纠纷时,需准确适用法律,明确责任主体和赔偿范围,以保障受害者合法权益。

一、公共场所致人损害赔偿纠纷法律适用是啥

公共场所致人损害赔偿纠纷的法律适用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

1、安全保障义务方面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例如商场地面湿滑未设置警示标志导致顾客摔倒受伤,商场就需要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2、物件致人损害方面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三条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比如建筑物上的广告牌掉落砸伤行人,广告牌的所有人或管理人若不能证明无过错,就要进行赔偿。

3、第三人侵权方面

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如在商场内顾客被第三人殴打,商场安保人员未及时制止,商场需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公共场所致人损害赔偿纠纷法律适用是啥(0)

二、公共场所管理人未尽安全保障义务的法律适用案例

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公共场所管理人未尽安全保障义务的案例。

1、案例一:商场电梯事故

某商场的自动扶梯因维护不当发生故障,导致多名顾客摔倒受伤。经调查,商场未按照规定对电梯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商场作为公共场所的管理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应对受伤顾客承担赔偿责任。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

2、案例二:景区未设防护措施

某景区的一处悬崖边未设置防护栏,一名游客不慎坠落受伤。景区作为管理者,没有尽到合理的安全保障义务,应承担侵权责任。游客可以要求景区赔偿其因受伤所遭受的各项损失。同时,如果游客自身存在一定过错,如无视警示标识等,可能会适当减轻景区的赔偿责任。

3、法律适用要点

在这类案例中,关键是判断公共场所管理人是否尽到了安全保障义务。法院会综合考虑场所的性质、可能存在的危险程度、管理人采取的防范措施等因素。若管理人不能证明自己已尽到合理的安全保障义务,就需要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三、公共场所物件致人损害赔偿纠纷的特殊法律适用

公共场所物件致人损害赔偿纠纷有其特殊的法律适用规则。

1、举证责任倒置

如前面提到的建筑物等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情况,采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需要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否则就要承担侵权责任。这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因为受害者往往难以证明物件所有人或管理人的过错。

2、不可抗力等免责情形

如果物件致人损害是由于不可抗力等不可预见、不可避免的原因导致,且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已尽到合理注意义务,可能会免除其责任。例如因地震等自然灾害导致建筑物倒塌伤人,若建筑物的所有人或管理人在建设和维护过程中符合相关标准,可能无需承担赔偿责任。

3、多主体责任划分

当涉及多个责任主体时,需要根据各自的过错程度划分责任。比如建筑物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建筑物质量问题都有责任,在物件致人损害时,可能需要共同承担赔偿责任,具体比例根据各自过错大小确定。

综上所述,公共场所致人损害赔偿纠纷的法律适用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安全保障义务、物件致人损害、第三人侵权等情况。不同的情形有不同的法律规定和责任认定方式。在实际处理这类纠纷时,还会遇到更多复杂的问题,如责任比例的精确划分、赔偿金额的具体计算等。如果您在这方面遇到法律问题,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专业律师会为您提供详细的解答和专业的法律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