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医疗纠纷后,患方应冷静应对,采取合理合法的措施维护自身权益。首先要及时收集和保留相关证据,接着可与医疗机构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还能通过其他合法途径处理。

一、发生医疗纠纷后患方应该做什么

发生医疗纠纷后,患方需要采取一系列合理且合法的措施来维护自身权益。

1、及时收集和保留证据

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病历资料是关键证据之一,患方可以要求复印客观病历,包括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等。同时,要注意保留与医疗行为相关的其他证据,如药品、医疗器械的包装、使用说明书等。现场的实物证据,如输液、输血的剩余液体、血液等,也应妥善保存,必要时进行检验。

2、与医疗机构协商解决

可以先尝试与医疗机构进行沟通协商。在协商过程中,患方要保持冷静和理性,明确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意见。双方可以就纠纷的事实、责任认定以及赔偿等问题进行讨论。如果能够达成一致意见,可签订书面协议。

3、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医疗损害鉴定

若协商不成,患方可以向相关部门申请鉴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医学会组织,主要判断是否构成医疗事故以及事故的等级。医疗损害鉴定则更侧重于判断医疗机构在医疗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4、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如果鉴定结果不满意或者双方无法通过协商、鉴定解决纠纷,患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要按照法律程序进行,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

发生医疗纠纷后患方应该做什么(0)

二、发生医疗纠纷后患方如何收集证据

患方收集证据对于维护自身权益起着决定性作用,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收集方法。

1、病历资料的收集

除了前面提到的复印客观病历,对于主观病历,如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虽然不能复印,但在发生纠纷后可以要求封存,以防止病历被篡改。封存病历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封存的病历由医疗机构保管。

2、证人证言的收集

如果有其他患者、家属或者医护人员了解纠纷发生的情况,患方可以请求他们提供证人证言。证人证言可以以书面形式记录,注明证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与纠纷的关系以及所了解的事实情况。

3、视听资料的收集

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的前提下,患方可以收集与医疗纠纷相关的视听资料。例如,在与医疗机构协商过程中进行录音,记录双方的对话内容;或者拍摄现场的情况,如医疗环境、设备状况等。

4、检验、鉴定报告的收集

对于已经进行的检验、检查报告,如影像学检查报告、病理检查报告等,要及时收集和保存。如果需要对药品、医疗器械等进行检验,应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并获取检验报告。

三、发生医疗纠纷后患方与医院协商的技巧

与医院协商需要一定的技巧,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患方的权益。

1、做好充分准备

在协商前,患方要对纠纷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包括医疗过程、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可能的赔偿范围等。整理好相关证据,明确自己的诉求和底线。

2、选择合适的协商人员

可以选派代表与医院进行协商。代表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法律意识,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患方的意见和诉求。同时,代表人数不宜过多,以免造成混乱。

3、保持冷静和理性

在协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同的意见和态度,患方要避免情绪化的表达,以免影响协商的效果。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合理地提出自己的要求。

4、善于倾听和沟通

不仅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认真倾听医院的解释和意见。通过沟通,了解医院的立场和想法,寻找双方的共同点和分歧点。在沟通中,可以尝试提出一些合理的解决方案,促进双方达成共识。

发生医疗纠纷后,患方要冷静应对,通过收集证据、与医疗机构协商、申请鉴定以及法律诉讼等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在收集证据时要注重方法和技巧,与医院协商时要讲究策略。在处理医疗纠纷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赔偿标准如何确定、鉴定机构的选择等问题。如果您在医疗纠纷方面还有其他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