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决后不履行,会面临强制执行财产、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情节严重的还可能面临刑事处罚等后果。这些后果不仅会影响个人的经济生活,还会对个人声誉和信用造成严重损害。
一、法院判决后不履行会面临啥后果
法院判决后不履行会带来诸多严重后果。
1、强制执行
胜诉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有权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例如,若被执行人名下有房产,法院可以依法进行拍卖,以所得款项偿还债务。
2、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不履行判决的被执行人会被列入失信名单,也就是俗称的“老赖”。这会对其日常生活产生极大限制,比如限制高消费,不能乘坐飞机、高铁,子女不能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等,还会影响其在金融机构贷款或办理信用卡。
3、司法拘留
法院可以对被执行人予以罚款、拘留。拘留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下。通过这种方式促使被执行人履行判决义务。
4、刑事处罚
如果被执行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可能会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面临刑事处罚。根据《刑法》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法院判决后不履行被强制执行的流程
法院判决后不履行被强制执行有明确的流程。
1、申请
胜诉方在判决生效后,在规定的履行期限内对方未履行义务的,可以向作出判决的法院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如生效判决书、身份证明等。
2、受理
法院收到申请后,会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
3、发出执行通知
法院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指定的期间履行义务,逾期不履行的,将强制执行。
4、采取执行措施
法院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查询、冻结、划拨、拍卖等执行措施。在执行过程中,法院会保障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和必需品。
5、执行终结
当被执行人履行了全部义务,或者法院穷尽执行措施仍无法执行到位等情况下,执行程序终结。
三、法院判决后不履行对个人信用的影响
法院判决后不履行对个人信用会产生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1、金融信用受损
金融机构在审批贷款、信用卡等业务时,会查询个人的信用记录。被列入失信名单后,金融机构会认为其信用风险极高,基本不会给予贷款或信用卡申请通过。这会使个人在资金周转等方面面临困难。
2、商业信誉降低
在商业活动中,合作伙伴也会关注企业或个人的信用状况。一旦有不履行法院判决的记录,会让合作伙伴对其诚信产生质疑,从而影响商业合作机会,可能导致业务量下降,影响个人或企业的经济利益。
3、社会声誉受损
不履行判决的行为会在社会上传播,影响其在社会中的声誉。周围的人会对其产生负面评价,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而且,在一些行业,如律师、医生等,不履行判决可能会影响其职业资格。
综上所述,法院判决后不履行会带来强制执行、信用受损等一系列严重后果。生活中还可能存在如判决后部分履行又停止该如何处理、被错误列入失信名单该怎么解决等相关问题。如果您遇到了类似的法律问题,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