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期是指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期间。一般从职工遭受事故伤害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至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结束。
一、什么时间段属于工伤期内
工伤期通常也被称为停工留薪期。从时间界定上来说,起始时间是职工发生工伤事故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在这个时间点之后,职工因治疗工伤需要停止工作,就进入了工伤期。
1、一般期限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工伤期最长可能达到24个月 。
2、期满界定
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这意味着工伤期在伤残等级评定后就结束了。例如,职工小李在工作中受伤,经过治疗,在第8个月时进行了伤残等级评定,那么他的工伤期就是这8个月时间。
二、工伤期的认定流程是怎样的
工伤期的认定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以确保其合法性和公正性。
1、申请
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或者停工留薪期满,工伤职工或者其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2、提交材料
申请时需要提交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有效的诊断证明、按照医疗机构病历管理有关规定复印或者复制的检查、检验报告等完整病历材料等。
3、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会从其建立的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然后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三、工伤期内职工享有哪些待遇
在工伤期内,职工依法享有一系列待遇,以保障其生活和治疗需求。
1、工资待遇
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这里的原工资福利待遇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
2、护理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如果单位未安排护理,职工可能自行聘请护理人员,相关费用单位应当承担。
3、医疗待遇
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综上所述,工伤期有着明确的时间界定、认定流程以及职工应享有的待遇。在实际生活中,可能还会遇到工伤期内单位不支付工资、工伤期认定结果有异议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工伤方面有任何疑问,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解答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