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内未成年人侵权责任划分需综合多方面因素。一般依据未成年人年龄及学校是否尽到教育、管理职责来判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受侵害,学校承担过错推定责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受侵害,学校承担过错责任。校外人员侵权时,若学校有过错需承担相应补充责任。

一、校园内未成年人侵权责任怎么划分

校园内未成年人侵权责任划分要依据不同情况来确定。

1、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划分

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在学校受到人身损害的,学校应当承担过错推定责任。也就是说,除非学校能够证明自己已经尽到了教育、管理职责,否则就要承担侵权责任。例如,在幼儿园里,孩子在玩耍时因地面湿滑摔倒受伤,若幼儿园不能证明自己对地面防滑等安全管理措施到位,就需担责。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在学校受到人身损害的,学校承担过错责任。即需要被侵权人证明学校存在过错,学校才承担责任。比如,中学生在体育课上,因体育老师未正确指导运动动作导致学生受伤,学生需证明老师指导有误等过错情形。

2、根据侵权的主体划分

如果是未成年人之间相互侵权,由实施侵权行为的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若学校没有尽到相应的管理职责,也要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例如,两个小学生在课间打闹,一方受伤,打人孩子的家长要承担主要赔偿责任,若学校老师在课间未做好巡查管理,学校也需承担部分责任。如果是校外人员进入校园对未成年人实施侵权行为,由侵权人承担责任,学校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校园内未成年人侵权责任怎么划分(0)

二、校园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侵权责任划分

校园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侵权责任有其特殊的划分规则。

1、监护人的责任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当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校园内实施侵权行为时,监护人应当承担无过错的替代责任。这是因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缺乏对自己行为的认知和判断能力,监护人有义务对其进行监管。例如,幼儿园小朋友将其他小朋友抓伤,抓伤孩子的家长要对受伤孩子的医疗等费用进行赔偿。

2、学校的责任

学校承担过错推定责任。学校需要举证证明自己已经尽到了教育、管理职责。学校的教育职责包括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等,管理职责包括对校园设施的安全维护、对学生活动的组织管理等。如在幼儿园的教室,学校要保证玩具等设施无安全隐患,若孩子因玩具损坏受伤,学校不能证明自己对玩具检查维护到位,就要承担责任。

三、校园内校外人员侵权致未成年人受伤责任划分

校园内校外人员侵权致未成年人受伤的责任划分也有明确规定。

1、直接侵权人的责任

校外人员实施侵权行为导致未成年人受伤的,该校外人员作为直接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其要对未成年人的人身损害进行赔偿,包括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等。比如,校外人员进入校园无故殴打学生,该人员要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

2、学校的责任

学校承担的是过错补充责任。学校有义务保障校园的安全,阻止无关人员进入校园。如果学校的安保措施不到位,如校门无人值守,导致校外人员轻易进入校园实施侵权行为,学校就要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即在校外人员无法全部赔偿或者逃逸等情况下,学校要在其过错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

校园内未成年人侵权责任划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未成年人年龄、侵权主体等多方面因素。在实际处理中,要准确适用法律规定来确定各方责任。那么,校园内未成年人侵权赔偿的标准是怎样的?校园内未成年人多次侵权学校应承担怎样的责任?如果你在这些方面有法律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获取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