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侵权一般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由医疗机构承担举证责任。医疗机构需证明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以及不存在医疗过错。但在某些特定情形下,患者也需承担一定举证责任,如证明其与医疗机构存在医疗关系、自身遭受损害的事实等。
一、医疗事故侵权由谁举证
在医疗事故侵权案件中,一般情况下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即由医疗机构承担举证责任。这是因为在医疗过程中,医疗机构掌握着患者的病历、诊断记录、治疗方案等关键证据,患者往往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难以获取这些核心资料。
1、医疗机构的举证责任
医疗机构需要证明两方面的内容。要证明医疗行为与患者的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例如,在一个手术过程中,患者术后出现了某种并发症,医疗机构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历资料、手术记录、检查报告等证据,说明该并发症并非是手术操作不当或者医疗措施不合理所导致的。医疗机构要证明自身不存在医疗过错。这包括证明医护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在诊断、治疗过程中遵循了医疗行业的规范和标准。比如,在用药方面,按照药品的使用说明和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用药。
2、患者的举证责任
虽然医疗机构承担主要举证责任,但患者也并非完全无需举证。患者需要证明其与医疗机构之间存在医疗关系,例如提供挂号单、病历本等证据。同时,患者还需要证明自己确实遭受了损害,如身体受到伤害、产生了经济损失等。例如,患者可以提供医院的诊断证明、医疗费发票等作为损害事实的证据。
二、医疗事故侵权中医疗机构举证困难的情况
在某些情况下,医疗机构可能会面临举证困难的问题。这会给医疗事故侵权案件的处理带来一定的挑战。
1、证据缺失或损坏
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病历资料丢失、损坏或者记录不完整的情况。比如,医院的档案管理不善,导致部分病历丢失;或者在医疗过程中,由于设备故障等原因,某些检查数据未能完整记录。在这种情况下,医疗机构就难以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医疗行为不存在过错和因果关系。
2、医学科学的局限性
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目前仍存在许多未知领域。对于一些罕见疾病或者复杂病情,可能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医疗机构很难确切地证明自己的医疗行为是完全正确的,也难以清晰地说明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关系。例如,某些新型病毒感染引发的疾病,由于对其认识有限,医疗机构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情况。
3、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患者的个体差异、自身的健康状况等因素也会增加医疗机构的举证难度。例如,有些患者本身患有多种基础疾病,这些疾病可能会相互影响,导致病情更加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医疗机构很难准确判断患者的损害结果是由哪种因素导致的,是自身疾病的发展,还是医疗行为的影响。
三、医疗事故侵权中患者举证的重要性
尽管医疗机构承担主要举证责任,但患者的举证也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推动案件的顺利处理。
1、启动诉讼程序
患者提供与医疗机构存在医疗关系和自身损害事实的证据,是启动医疗事故侵权诉讼的基础。只有患者能够证明自己在该医疗机构接受过治疗,并且身体受到了损害,法院才会受理案件。例如,患者提供的挂号单、病历本等可以证明医疗关系的存在,诊断证明和医疗费发票可以证明损害事实,这些证据是诉讼得以开始的前提。
2、辅助证明医疗机构的过错
患者的举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助证明医疗机构的过错。例如,患者可以提供自己在医疗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如医护人员的态度、治疗过程中的异常情况等。这些信息虽然不能直接证明医疗机构存在过错,但可以为法官提供一些参考,引导法官进一步审查医疗机构的证据。
3、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患者积极举证有助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患者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在医疗机构举证不力的情况下,更有利于患者获得合理的赔偿。例如,患者详细记录自己的病情变化和治疗过程中的情况,在诉讼中可以作为有力的补充证据,增加自己胜诉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医疗事故侵权的举证责任分配较为复杂,一般由医疗机构承担主要举证责任,但患者也需承担部分举证责任。在实际案件中,还会遇到医疗机构举证困难以及患者举证重要性等问题。如果您在医疗事故侵权方面还有其他疑问,比如如何收集证据、赔偿标准是多少等,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