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赔偿责任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由国家承担的赔偿责任。其具有主体特定、责任法定、赔偿范围特定等特征。

一、行政赔偿责任的特征有哪些

行政赔偿责任具有多方面显著特征。

1、主体特定性

行政赔偿责任的主体是国家,但是具体由实施侵权行为的行政机关代表国家承担赔偿义务。这是因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力,其行为后果应由国家来承担。例如,某工商局在执法过程中违法扣押企业货物,给企业造成损失,此时由工商局代表国家对企业进行赔偿。

2、责任法定性

行政赔偿责任是一种法定责任,其产生、范围、程序等都由法律明确规定。只有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受害人才有权要求行政赔偿。比如,《国家赔偿法》对行政赔偿的范围、赔偿程序等都作出了详细规定,赔偿请求人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条件来主张权利。

3、侵权行为的违法性

构成行政赔偿责任的前提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违法。这里的违法既包括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也包括违反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例如,行政机关超越职权、滥用职权等行为都可能导致行政赔偿责任的产生。

4、赔偿范围的特定性

行政赔偿的范围是特定的,一般只对人身权和财产权造成的损害进行赔偿。而且,并非所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损害都能获得赔偿,只有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才能得到赔偿。如对精神损害的赔偿,只有在符合法定情形时才会给予。

行政赔偿责任的特征有哪些(0)

二、行政赔偿责任特征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行政赔偿责任特征的法律依据主要来源于《国家赔偿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1、《国家赔偿法》的规定

《国家赔偿法》是规范行政赔偿责任的主要法律。该法明确了行政赔偿的范围,规定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侵犯人身权、财产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这体现了行政赔偿责任侵权行为的违法性和赔偿范围的特定性。同时,该法对赔偿义务机关的确定、赔偿程序等作出了规定,体现了行政赔偿责任的法定性。

2、相关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

除了《国家赔偿法》,一些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也对行政赔偿责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细化和补充。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有关行政赔偿的司法解释,对行政赔偿案件的审理程序、赔偿标准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明确,为行政赔偿责任的实施提供了更具体的法律依据。

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如合法行政原则、合理行政原则等,也为行政赔偿责任的认定提供了理论基础。行政机关的行为违反这些原则,就可能构成违法,从而产生行政赔偿责任。

三、行政赔偿责任特征在实践中的体现

行政赔偿责任的特征在实践中有诸多体现。

1、主体特定性的体现

在实践中,当行政赔偿纠纷发生时,赔偿请求人只能向特定的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请求。例如,在行政处罚案件中,如果行政机关作出的处罚决定被确认违法,受害人应向作出该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提出赔偿要求。这体现了行政赔偿责任主体的特定性。

2、责任法定性的体现

赔偿请求人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和条件来主张行政赔偿。比如,赔偿请求人要在规定的时效内提出赔偿申请,要提供相应的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等。否则,其赔偿请求可能不会得到支持。这充分体现了行政赔偿责任的法定性。

3、侵权行为违法性的体现

在实践中,判断行政机关是否承担行政赔偿责任,关键在于其行为是否违法。例如,行政机关在进行行政强制时,如果没有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导致公民合法权益受损,那么该行政机关就可能要承担行政赔偿责任。

4、赔偿范围特定性的体现

实践中,赔偿请求人的赔偿请求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比如,对于间接损失,一般不在行政赔偿的范围内。受害人不能超出法律规定的范围要求行政机关进行赔偿。

综上所述,行政赔偿责任具有主体特定、责任法定、侵权行为违法、赔偿范围特定等特征,这些特征在法律依据和实践中都有明确体现。在实际生活中,还存在行政赔偿与民事赔偿的区别、行政赔偿的计算标准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行政赔偿方面遇到法律问题,可在本站免费问律师,获取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