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弃罪老人的构成需满足一定要件。在主体方面,是对老人负有扶养义务且具有扶养能力的人;主观上表现为故意遗弃;客体是老人在家庭中受扶养的权利;客观上有对老人负有扶养义务却拒绝扶养,且情节恶劣的行为。了解这些构成要件,能更准确判断是否构成遗弃老人的犯罪行为。
一、遗弃罪老人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遗弃罪老人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要件
遗弃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必须是对被遗弃的老人负有法律上的扶养义务而且具有抚养能力的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扶养义务包括夫妻之间的扶养、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以及子女对父母的赡养等。例如,子女对年迈体弱、生活不能自理的父母,就负有赡养的义务。如果子女有能力赡养却不履行义务,就可能成为遗弃罪的主体。
2、主观要件
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应履行扶养老人的义务而拒绝扶养。比如,子女为了逃避赡养责任,故意将老人赶出家门,或者对老人的生活不闻不问,这种故意的行为体现了主观上的遗弃故意。
3、客体要件
客体是被害人在家庭中的平等权利。老人作为家庭成员,享有被扶养、照顾的权利。遗弃行为侵犯了老人的这些权利,破坏了家庭关系和社会伦理道德。
4、客观要件
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老人,应当扶养而拒不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情节恶劣包括由于遗弃而致老人重伤、死亡的;老人因被遗弃而生活无着,流离失所,被迫沿街乞讨的等情况。

二、构成遗弃罪老人的行为表现有哪些
构成遗弃罪老人的行为表现多样。
1、经济上的遗弃
子女拒绝为老人提供必要的生活费用,导致老人生活陷入困境。例如,老人没有经济来源,子女却不支付赡养费,使老人无法购买食物、药品等生活必需品。
2、生活照料上的遗弃
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不给予必要的照顾。比如,老人因病卧床不起,子女却不照顾其饮食起居,不帮助老人进行日常清洁等。
3、精神关怀上的遗弃
长期对老人不闻不问,不给予精神上的慰藉。老人渴望亲情和关怀,而子女却忽视老人的情感需求,使老人在精神上遭受折磨。
4、遗弃老人的场所
将老人遗弃在陌生的地方,使其失去生活保障。比如,将老人遗弃在车站、街头等公共场所,让老人无家可归。
三、如何判定遗弃罪老人情节恶劣
判定遗弃罪老人情节恶劣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
1、后果方面
如果由于遗弃行为导致老人重伤、死亡的,属于情节恶劣。例如,老人因无人照顾,病情恶化而死亡,或者因生活无着而受伤等情况。
2、生活状况方面
老人因被遗弃而生活无着,流离失所,被迫沿街乞讨。这种情况下,老人的生活陷入极度困境,说明遗弃行为的情节较为恶劣。
3、遗弃的时间和频率
长期遗弃老人,或者多次遗弃老人,也可认定为情节恶劣。比如,子女多年来一直不赡养老人,或者多次将老人赶出家门。
4、社会影响方面
遗弃行为引起社会公愤,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例如,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谴责的遗弃老人事件,就属于情节恶劣的情况。
综上所述,了解遗弃罪老人的构成要件、行为表现以及情节恶劣的判定标准,有助于我们准确识别和预防遗弃老人的犯罪行为。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很多与老人权益保护相关的法律问题,比如老人财产权益的保护、老人医疗权益的保障等。如果您在这些方面遇到法律问题,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