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许可撤销在特定情形下需遵循法定程序。当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以及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等情形出现时,撤销行政许可要依照法定程序进行。这些程序能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公正性。
一、哪些情形下行政许可撤销有法定程序
行政许可撤销存在法定程序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当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时,需要遵循法定程序撤销。例如,工作人员在审批过程中未认真审查材料,随意给予许可,这种情况下撤销许可要保障被许可人的合法权益,按照法定步骤进行。
1、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
每个行政机关都有其特定的职权范围,如果超越了这个范围作出许可决定,那么在撤销该许可时就必须走法定程序。比如,某基层部门超越其权限给予了一项本应由上级部门审批的许可,后续撤销时要严格依照程序,确保行政相对人的知情权和申辩权。
2、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
行政许可的审批有严格的程序要求,如果违反了这些程序,如未进行公示、未组织听证等,撤销许可时也需遵循法定程序。这是为了保证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避免随意撤销给被许可人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3、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
若申请人本身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而行政机关却给予了许可,这种情况下撤销许可也需要法定程序。例如,申请人提供虚假材料获得许可,行政机关发现后撤销许可要按照规定的步骤,告知被许可人相关权利和义务。
4、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
当被许可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许可时,虽然其行为存在过错,但撤销许可仍需法定程序。这是为了防止行政机关滥用权力,保障被许可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撤销行为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二、滥用职权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撤销的法定程序
当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后,撤销该许可有着严格的法定程序。行政机关要进行初步调查核实。通过收集相关证据,确定工作人员是否存在滥用职权的行为,以及该许可是否应当被撤销。
1、告知被许可人相关情况
在有初步证据表明许可需要撤销后,行政机关应及时告知被许可人。告知内容包括撤销许可的原因、依据以及被许可人享有的权利,如陈述权、申辩权等。这是保障被许可人合法权益的重要环节,让其有机会对相关情况进行说明和解释。
2、组织听证(如有必要)
如果被许可人要求听证,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在听证过程中,双方可以就相关事实和证据进行陈述和辩论。听证程序可以保证撤销决定的公正性和合理性,避免行政机关单方面作出决定。
3、作出撤销决定并送达
经过调查、告知和听证等程序后,行政机关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是否撤销许可的决定。决定作出后,要及时送达被许可人。送达方式要符合法律规定,确保被许可人能够及时知晓决定内容。
4、后续处理
撤销许可后,行政机关还需要对相关的后续事项进行处理。如收回许可证件,对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和处理等。同时,要对滥用职权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处分,以起到警示作用。
三、以欺骗手段取得行政许可撤销的法定程序
当被许可人以欺骗手段取得行政许可时,撤销该许可也有法定程序。第一步,行政机关要发现和认定欺骗行为。通过日常监管、举报等途径,发现被许可人可能存在欺骗行为后,进行调查取证。
1、告知被许可人涉嫌欺骗的情况
行政机关在掌握一定证据后,要告知被许可人其涉嫌以欺骗手段取得许可的情况。告知内容包括涉嫌的事实、证据以及可能面临的撤销后果,同时给予被许可人陈述和申辩的机会。
2、听取被许可人的陈述和申辩
认真听取被许可人的陈述和申辩是法定程序的重要环节。行政机关要对被许可人提出的理由和证据进行审查,判断其是否成立。如果被许可人能够提供合理的解释和证据,行政机关要进行综合考虑。
3、作出撤销决定
在经过充分的调查、听取陈述和申辩后,行政机关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是否撤销许可的决定。决定要以书面形式作出,明确撤销的依据和理由。
4、送达撤销决定并执行
行政机关要将撤销决定送达被许可人,送达方式要符合法律规定。送达后,要及时执行撤销决定,如收回许可证件、停止相关的许可权益等。同时,要对被许可人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合理评估和处理。
综上所述,不同情形下行政许可撤销都有法定程序,这是为了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那么,在法定程序撤销行政许可过程中,如果被许可人对撤销决定不服该如何救济?行政机关在撤销许可时未遵循法定程序会承担怎样的责任?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如果你有相关法律问题,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你提供专业的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