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劫案的立案标准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不论抢劫财物数额多少,都应当立案追诉。这是因为抢劫罪不仅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还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对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可不认为是犯罪。抢劫行为的认定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包括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的使用等。

一、抢劫案的立案标准是怎样规定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应当立案。抢劫罪是行为犯,刑法对构成抢劫罪没有规定数额、情节方面的限制,只要行为人当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实施了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无论是否抢到钱财,也不论实际抢到钱财的多少,原则上都构成抢劫罪,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

1、行为特征

这里的“暴力”是指对财物的所有人、管理人、占有人的人身实施不法的打击或强制,致使被害人不能反抗的行为。例如殴打、捆绑、伤害等。“胁迫”是指对被害人以当场实施暴力相威胁,进行精神强制,从而使其产生恐惧而不敢反抗,任其抢走财物或者被迫交出财物的行为。“其他方法”是指使用暴力、胁迫以外的方法使得被害人不知反抗或无法反抗,而当场劫取财物的行为。比如用酒灌醉、用药物麻醉等。

2、特殊情况

虽然抢劫罪是行为犯,但如果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可不认为构成犯罪。例如,青少年偶尔进行恶作剧式的抢劫,行为很有节制、数额极其有限,如强索少量财物,抢吃少量食品等,由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尚不构成抢劫罪。

抢劫案的立案标准是怎样规定的(0)

二、抢劫案立案标准与金额有关吗

抢劫案立案标准与金额无关。抢劫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又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立法上对抢劫财物的数额和情节没有作限制性规定,这是因为抢劫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

1、立法目的

从立法目的来看,刑法将抢劫罪规定为行为犯,旨在严厉打击这种严重侵犯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犯罪行为。即使抢劫的财物数额很小,但只要使用了暴力、胁迫等手段,就可能对公民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其社会危害性不能仅仅用财物数额来衡量。

2、司法实践

在司法实践中,无论行为人抢劫的财物是价值连城的珠宝,还是价值几元的物品,只要实施了抢劫行为,都应当立案侦查。例如,行为人在街头以暴力手段抢走他人一个价值仅几十元的手机,同样构成抢劫罪。这体现了法律对抢劫罪的严厉打击态度,以保护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三、抢劫案立案后如何处理

抢劫案立案后,公安机关会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处理。公安机关会展开侦查工作,收集与案件有关的各种证据。

1、侦查阶段

公安机关会对犯罪现场进行勘查,收集现场的物证,如凶器、血迹等。同时,会询问被害人、证人,了解案件发生的经过、犯罪嫌疑人的特征等情况。还会通过调取监控录像、查询通讯记录等方式,查找犯罪嫌疑人的踪迹。如果有必要,公安机关会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通缉。在侦查过程中,公安机关会根据收集到的证据,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如拘留、逮捕等。

2、审查起诉阶段

侦查终结后,公安机关会将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人民检察院会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包括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等。如果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如果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能会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或者作出不起诉决定。

3、审判阶段

人民法院会对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理。在庭审过程中,会组织控辩双方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根据查明的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判决。如果被告人构成抢劫罪,会根据犯罪情节的轻重,判处相应的刑罚,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综上所述,抢劫案的立案标准明确,与金额无关,立案后会经过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等法定程序。在实际生活中,还可能遇到抢劫未遂如何认定、抢劫过程中造成他人重伤或死亡如何量刑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法律方面还有其他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专业律师会为您提供详细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