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的产品侵权通常是有责任的。依据相关法律规定,销售者不能指明侵权产品的生产者也不能指明侵权产品的供货者的,销售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若能证明产品合法来源,可能无需承担赔偿责任,但仍可能承担停止销售等其他责任。在判定责任时,需考虑销售者是否尽到合理审查义务、主观是否存在过错等因素。
一、经销的产品侵权有责任吗
经销的产品侵权一般是需要承担责任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相关法律规定,销售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产品的行为,可能引发法律责任。
1、民事赔偿责任
如果经销商所销售的产品侵犯了他人的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被侵权人有权要求经销商承担赔偿责任。若经销商不能证明该产品的合法来源,即不能指明侵权产品的生产者也不能指明侵权产品的供货者,那么经销商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
2、停止侵权责任
一旦发现所经销的产品侵权,经销商有义务立即停止销售该侵权产品。否则,将继续构成侵权行为,面临更严重的法律后果。
3、行政责任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对销售侵权产品的经销商进行行政处罚,包括责令停止销售、没收侵权商品、罚款等。例如,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并处以罚款。

二、经销的产品侵权不知情有责任吗
即使经销商对所经销产品侵权不知情,也可能需要承担一定责任。不过,在这种情况下,责任的承担方式和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1、停止销售责任
无论经销商是否知情,只要所销售的产品侵权,就有义务立即停止销售该产品。这是为了防止侵权行为的进一步扩大,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2、可能无需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如果经销商能够证明该产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可能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这里的“合法取得”包括通过合法的进货渠道、支付合理的对价等方式获得产品。例如,经销商从正规的供应商处采购产品,并保留了完整的进货凭证和发票等证据,能够证明自己在进货时尽到了合理的审查义务,且不知道该产品侵权,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经销商可能无需承担赔偿责任。
3、配合调查义务
经销商有义务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提供与侵权产品有关的信息,如供应商的信息、进货时间、进货数量等。这有助于查明侵权产品的来源和侵权行为的范围,以便更好地维护市场秩序和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三、经销的产品侵权如何避免责任
经销商可以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避免因经销产品侵权而承担责任。
1、严格审查供应商
在选择供应商时,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了解供应商的信誉、生产能力、知识产权状况等。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关的资质证明、产品质量认证等文件,确保其具有合法的生产和销售资格。例如,可以要求供应商提供营业执照、商标注册证、专利证书等。
2、签订详细的采购合同
采购合同中应明确约定供应商对所提供产品的知识产权状况负责,保证所提供的产品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同时,约定如果产品出现侵权问题,供应商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这样可以在发生侵权纠纷时,依据合同向供应商追偿。
3、建立产品审查机制
在进货时,对产品进行必要的审查。检查产品的包装、标识、说明书等是否存在侵权嫌疑。对于一些涉及知识产权的产品,可以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关的授权文件。例如,销售带有商标的产品时,要求供应商提供商标使用授权书。
4、关注知识产权动态
经销商应及时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产权动态,关注市场上的侵权信息。可以通过订阅专业的知识产权杂志、参加行业研讨会等方式,提高自身的知识产权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经销的产品侵权可能会使经销商承担多种法律责任,即使不知情也不能完全免除责任。但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经销商可以有效降低侵权风险。在实际经营过程中,还可能会遇到产品侵权责任的具体划分、不同类型知识产权侵权的应对等问题。如果您在经销产品过程中遇到法律问题,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