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再审与申诉都是当事人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但二者存在明显区别。申请再审是一种诉讼权利,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程序要求,需在法定期限内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法院会对符合条件的再审申请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再审。申诉则更多是公民的一项民主权利,范围较广,没有严格的时间和程序限制,可向多个部门提出,处理结果相对不明确。

一、申请再审与申诉有什么区别?

申请再审与申诉存在多方面的区别。性质不同。申请再审是一项诉讼权利,是当事人在诉讼程序中的救济手段,具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和程序规范。而申诉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的一项民主权利,是公民维护自身权益、表达诉求的一种方式,其范围更为宽泛。

1、主体不同

申请再审的主体一般是原审案件的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等。而申诉的主体则更为广泛,不仅包括案件当事人,还可以是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等。

2、受理机关不同

申请再审通常向原审法院的上一级法院提出,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向原审法院提出。而申诉可以向法院、检察院、人大等多个部门提出。

3、期限不同

申请再审有严格的期限限制,一般是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有新证据等法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而申诉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

4、效力不同

申请再审一旦符合法定条件,法院会对案件进行再审,原判决、裁定的执行可能会被中止。而申诉并不必然引起再审程序,只是为相关部门提供审查的线索。

申请再审与申诉有什么区别?(0)

二、申请再审的条件和程序是怎样的

申请再审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并遵循相应的程序。条件方面,根据《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等情形,当事人可以申请再审。

1、申请期限

如前面所述,一般应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提交再审申请书等材料,并按照对方当事人人数提出副本。

2、法院审查

法院收到再审申请书后,会对其进行审查。审查的方式包括书面审查、询问当事人等。如果法院认为再审申请符合法定条件,会裁定再审;如果不符合条件,则会裁定驳回申请。

3、再审审理

再审案件的审理程序根据不同情况有所不同。如果是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的,所作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如果是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的,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三、申诉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申诉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从社会层面来看,申诉是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监督公权力行使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促使相关部门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1、维护当事人权益

对于当事人来说,申诉是其在认为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寻求救济的一种方式。即使案件已经经过了司法程序的处理,当事人仍然可以通过申诉表达自己的诉求,争取更公正的结果。

2、促进司法公正

申诉可以为司法机关提供发现错案的线索。司法实践中,可能会存在个别案件裁判不公的情况,当事人的申诉可以引起司法机关的重视,对案件进行重新审查,从而纠正错误,维护司法公正。

3、保障公民民主权利

申诉是公民民主权利的体现,它保障了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有助于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

综上所述,申请再审和申诉虽然都是当事人维护自身权益的方式,但二者在性质、主体、受理机关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当事人正确选择合适的救济途径。在实际生活中,可能还会遇到申请再审被驳回后该怎么办、申诉的处理结果有哪些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