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批准逮捕后存在不起诉的可能性,但并非必然。不批准逮捕通常基于犯罪嫌疑人不符合逮捕条件,如证据不足、可能判处徒刑以下刑罚等。而不起诉分为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和证据不足不起诉。不批准逮捕后,若后续侦查无法补充足够证据,可能会作出证据不足不起诉;若符合法定不起诉或酌定不起诉情形,也会不起诉,但也可能补充侦查后符合起诉条件而提起公诉。

一、不批准逮捕以后会不会不起诉了

不批准逮捕以后是有可能不起诉的,但这不是绝对的。不批准逮捕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当现有证据不能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了犯罪行为,属于证据不足的情况时,检察院会作出不批捕决定。根据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处徒刑以下刑罚,没有逮捕必要的,也不会批准逮捕。

1、证据不足导致不批捕与不起诉的关系

如果是因为证据不足不批捕,在后续侦查过程中,若侦查机关无法补充足够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那么根据法律规定,检察院可能会作出证据不足不起诉的决定。例如,在一些盗窃案件中,仅有被害人的指认,没有其他有力证据,检察院不批捕后,侦查机关经过进一步侦查仍未找到新的证据,此时就可能不起诉。

2、无逮捕必要与不起诉的情况

对于可能判处徒刑以下刑罚无逮捕必要的情况,后续如果案件事实和证据情况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检察院也可能作出酌定不起诉决定。不过,如果侦查机关补充了新的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节较为严重,符合起诉条件,那么依然会提起公诉。

不批准逮捕以后会不会不起诉了(0)

二、不批准逮捕后证据不足不起诉的概率

不批准逮捕后证据不足不起诉存在一定概率,但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证据不足不批捕说明当前证据体系存在缺陷。

1、案件侦查难度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案件侦查难度不同。一些复杂的经济犯罪案件,涉及大量的账目和交易记录,证据的收集和固定难度较大。如果在不批捕后,侦查机关难以突破现有证据困境,无法获取关键证据,那么证据不足不起诉的概率就会相对较高。例如,在一些网络诈骗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利用技术手段隐藏身份和资金流向,侦查机关很难追踪到关键证据,这种情况下证据不足不起诉的可能性就增加。

2、侦查机关的侦查能力和力度

侦查机关的专业水平和投入的侦查力度也会影响证据不足不起诉的概率。如果侦查机关具备较强的侦查能力,并且积极开展侦查工作,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有可能补充到新的证据,降低证据不足不起诉的概率。相反,如果侦查机关消极怠工,不积极进行侦查,那么证据不足不起诉的概率就会上升。

三、不批准逮捕后什么情况下会不起诉

不批准逮捕后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会不起诉。

1、法定不起诉情形

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存在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等情形,即使不批捕,检察院也会作出法定不起诉决定。比如,一些轻微的邻里纠纷案件,造成的损害非常小,情节显著轻微,就可能符合法定不起诉条件。

2、酌定不起诉情形

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检察院可以作出酌定不起诉决定。例如,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后有自首、立功表现,并且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取得被害人谅解,犯罪情节又比较轻微的,检察院可能会考虑酌定不起诉。

3、证据不足不起诉情形

如前面所述,因证据不足不批捕,后续侦查无法补充足够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的,检察院会作出证据不足不起诉决定。

综上所述,不批准逮捕与不起诉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但又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在实际案件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比如,不批准逮捕后是否会因为新证据的出现而改变处理结果,不同类型案件中不批准逮捕后不起诉的规律等。如果您在法律方面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会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