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完成后,接下来通常会进入劳动能力鉴定以及后续的赔偿等流程。明确这些流程能让劳动者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获得应有的赔偿。
一、工伤认定完下一步流程是什么
工伤认定完成后,下一步通常是劳动能力鉴定。
1、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或者停工留薪期满(含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延长期限),工伤职工或者其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申请时需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2、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会从其建立的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委托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协助进行有关的诊断。
3、依据鉴定结果进行赔偿
根据劳动能力鉴定的伤残等级,职工可以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如果用人单位为职工缴纳了工伤保险,大部分赔偿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如果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则由用人单位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二、工伤认定后劳动能力鉴定流程
工伤认定后劳动能力鉴定有一套规范的流程。
1、提出申请
申请人需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交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工伤认定决定书原件和复印件、有效的诊断证明、按照医疗机构病历管理有关规定复印或者复制的检查、检验报告等完整病历材料、工伤职工的居民身份证或者社会保障卡等其他有效身份证明原件和复印件等材料。
2、受理与审核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会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会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
3、组织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会根据工作需要,委托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协助进行有关的诊断。专家组根据工伤职工伤情,结合医疗诊断情况,依据劳动能力鉴定标准提出鉴定意见。
4、作出结论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会自作出之日起20日内及时送达工伤职工及其用人单位,并抄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三、工伤认定后赔偿流程
工伤认定后赔偿也有其特定流程。
1、确定赔偿项目和标准
根据劳动能力鉴定的伤残等级,确定赔偿项目,如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不同的伤残等级对应不同的赔偿标准。
2、与用人单位协商
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就赔偿事宜进行协商。如果用人单位积极配合,双方可以达成赔偿协议,按照协议进行赔偿。
3、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诉讼
如果双方无法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职工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工伤认定完成后,劳动能力鉴定和赔偿是接下来重要的环节。劳动者需要了解这些流程,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会遇到各种复杂的问题,比如对劳动能力鉴定结果有异议、用人单位拒绝赔偿等。如果您在工伤认定后续流程中遇到法律问题,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会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