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法院立案后通常是可以撤诉的。撤诉分为原告主动申请撤诉和视为申请撤诉。主动申请撤诉需经法院审查是否合法,视为申请撤诉则有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等情形。撤诉有相应条件和程序,且会产生一定法律后果。

一、行政诉讼法院立案了能撤诉吗

行政诉讼法院立案后是可以撤诉的。撤诉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原告主动申请撤诉,二是视为申请撤诉。

1、主动申请撤诉

在行政诉讼中,原告主动申请撤诉是其行使处分权的表现。不过,这种申请需要经过人民法院的审查。法院会审查撤诉是否是原告的真实意思表示,是否存在受到胁迫等情况,以及撤诉是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等。如果法院认为撤诉符合法律规定,就会裁定准许撤诉;反之,则裁定不准许撤诉。

2、视为申请撤诉

根据法律规定,经人民法院传票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照撤诉处理。原告在法定期限内未预交诉讼费用,又不提出缓交、减交、免交申请,或者提出申请未获批准的,按自动撤诉处理。

行政诉讼法院立案了能撤诉吗(0)

二、行政诉讼立案后主动撤诉的条件

行政诉讼立案后原告主动撤诉需要满足一定条件。

1、申请主体

必须是原告或经原告特别授权的代理人。原告是行政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其有权决定是否继续进行诉讼。特别授权的代理人在获得原告明确授权的情况下,也可以代表原告申请撤诉。

2、申请时间

撤诉申请必须在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提出。一旦法院作出判决或裁定,诉讼程序就进入了执行阶段,此时原告就不能再申请撤诉了。

3、申请自愿

撤诉申请必须是原告自愿提出的,不能受到任何强迫、威胁或不正当影响。如果存在这些情况,法院不会准许撤诉。

4、不损害公共利益

撤诉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例如,如果行政行为存在违法情形,原告撤诉可能会导致违法行政行为得不到纠正,损害公共利益,法院就不会准许撤诉。

三、行政诉讼立案后撤诉的法律后果

行政诉讼立案后撤诉会产生一系列法律后果。

1、诉讼程序终结

一旦法院裁定准许撤诉,行政诉讼程序即告终结。原告不能再以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起诉,除非有正当理由。这是为了维护诉讼程序的稳定性和严肃性,防止当事人滥用诉权。

2、诉讼费用承担

一般情况下,撤诉的案件,案件受理费由原告负担,减半收取。这意味着原告需要承担一定的诉讼成本。

3、行政行为效力

如果原告撤诉,原行政行为的效力恢复。例如,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在诉讼期间其效力处于待定状态,一旦原告撤诉,该行政处罚决定继续生效。

综上所述,行政诉讼法院立案后可以撤诉,但有不同情况和相应条件、后果。在实际操作中,当事人需要谨慎考虑。比如撤诉后发现新的证据还能否重新起诉,撤诉对后续行政复议有无影响等问题。如果您在行政诉讼撤诉方面还有其他法律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