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转非后承包地流转需遵循相关规定。首先要明确承包期限内是否保留承包权,若保留则可依法流转。流转方式有转包、出租等,且要签订书面合同,遵循平等、自愿等原则,不得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等。这些规定保障了流转的合法性与有序性。

一、农民转非后承包地流转有啥规定

农民转为非农业户口后,其承包地流转规定如下。

1、承包权的保留与丧失

根据相关法律,在承包期内,农民转为非农业户口,并不必然导致其丧失土地承包经营权。如果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应当将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发包方。若不交回,发包方可以收回。而全家迁入小城镇落户的,应当按照承包方的意愿,保留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允许其依法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2、流转方式与程序

流转方式包括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流转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合同中要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流转期限、流转价款及支付方式等内容。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当经发包方同意;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应当报发包方备案。

3、流转的限制

土地流转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土地的农业用途,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同时,受让方须有农业经营能力。

农民转非后承包地流转有啥规定(0)

二、农民转非后承包地流转合同签订注意事项

农民转非后签订承包地流转合同需格外谨慎。

1、合同条款的完整性

合同中应详细约定流转土地的名称、坐落、面积、质量等级,流转的期限和起止日期,流转土地的用途,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流转价款及支付方式,违约责任等内容。避免因条款缺失导致纠纷。

2、双方主体资格审查

出让方要确保自己有合法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资格。受让方要有农业经营能力,若受让方不具备相应能力,可能导致土地闲置或被破坏,影响农业生产。

3、违约责任的明确

明确双方的违约责任,当一方违约时,另一方可以依据合同要求其承担相应责任。比如,若受让方未按约定支付流转价款,出让方有权要求其支付并承担违约金。

三、农民转非后承包地流转后土地征收补偿归属

农民转非后承包地流转后土地征收补偿归属问题较复杂。

1、土地补偿费

土地补偿费是对土地所有权人的补偿。若土地所有权属于村集体,那么土地补偿费一般归村集体所有。但如果承包方在土地上有投入,如改良土壤等,应给予相应补偿。

2、安置补助费

若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已丧失土地承包经营权,一般不能获得安置补助费。若保留承包权,安置补助费应根据具体情况分配。若受让方在土地上进行了生产经营活动,也可能获得部分安置补助费。

3、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

这部分补偿一般归地上附着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如果是受让方在流转土地上种植了青苗或建设了地上附着物,那么这部分补偿应归受让方。

农民转非后承包地流转涉及众多法律规定和复杂问题,如流转合同纠纷如何解决、流转后土地用途改变的处罚等。如果您在这些方面有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