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定中渎职罪并非具体罪名,而是一类犯罪的统称。它包含多个具体罪名,有其特定构成要件,在司法实践中需准确认定。渎职罪侵犯国家机关正常活动,主体多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为和情节上有相应认定标准。

一、法律规定渎职罪是罪名吗

法律规定中,渎职罪不是具体的某一个罪名,而是一类犯罪的统称。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损害公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客观公正性的信赖,致使国家与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1、渎职罪包含多个具体罪名

比如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徇私枉法罪等。这些具体罪名规定在我国《刑法》分则第九章中,每个具体罪名都有其独特的构成要件和量刑标准

2、构成要件

渎职罪的主体通常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其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便利实施了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行为,并且造成了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重大损失。主观方面可能是故意,也可能是过失

3、司法实践中的认定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渎职行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准确认定适用的具体罪名。不能一概而论地将所有渎职行为都简单归结为渎职罪,而要依据犯罪构成要件进行细致判断。

法律规定渎职罪是罪名吗?(0)

二、渎职罪具体罪名有哪些

渎职罪包含了众多具体罪名,这些罪名涵盖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不同领域和工作中的渎职行为。

1、滥用职权型渎职罪

如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还有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即构成此罪。

2、玩忽职守型渎职罪

玩忽职守罪是典型的玩忽职守型渎职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环境监管失职罪也属于此类,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导致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

3、徇私舞弊型渎职罪

徇私枉法罪,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还有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情节严重的行为。

三、渎职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渎职罪的认定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依据法律规定和相关司法解释来进行准确判断。

1、主体认定

渎职罪的主体主要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在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也可以成为渎职罪的主体。

2、行为认定

渎职行为包括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滥用职权是指超越职权范围或者违反法律授权的宗旨、违反程序行使职权;玩忽职守是指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徇私舞弊是指为了私利而违背事实和法律。对于这些行为的认定,需要结合具体的职务行为和相关证据来判断。

3、结果认定

渎职行为必须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才构成犯罪。重大损失的认定标准在不同的具体罪名中有不同规定,一般涉及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恶劣社会影响等方面。例如,在一些渎职犯罪中,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或者轻伤9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轻伤3人以上,或者重伤1人、轻伤6人以上的,可认定为造成人员伤亡的重大损失。

综上所述,渎职罪不是单一罪名,而是包含多个具体罪名的一类犯罪。了解渎职罪的相关知识,对于准确打击犯罪、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至关重要。在实际生活中,可能还会遇到渎职罪的量刑情节如何确定、渎职罪与其他犯罪的区别等问题。如果您在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