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抗辩时间一般应在一审期间提出。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在一审期间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在二审期间提出的,法院通常不予支持,但有新证据能证明对方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除外。在再审或者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案件中,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法院也不予支持。这有助于维护程序稳定和司法公正。
一、诉讼时效抗辨时间是多久
诉讼时效抗辩时间在法律上有明确规定。一般来说,当事人应当在一审期间提出诉讼时效抗辩。这是因为一审程序是整个诉讼过程的基础阶段,在此阶段提出抗辩,有利于保障双方当事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也有助于法院及时、准确地查明案件事实,提高诉讼效率。
1、一审期间提出
在一审的法庭辩论终结前,当事人都可以提出诉讼时效抗辩。这给予了当事人较为充分的时间来收集证据、分析案件情况,以决定是否提出该抗辩。例如,在借款合同纠纷中,被告如果认为原告的债权已过诉讼时效,就应当在一审期间积极提出该抗辩理由,并提供相应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
2、二审的特殊情况
如果当事人在一审期间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支持。但存在例外情形,即基于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除外。这里的“新的证据”需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比如在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等。
3、再审及审判监督程序
在再审或者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案件中,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这是为了维护生效裁判的稳定性和权威性,避免当事人滥用诉讼时效抗辩权来拖延诉讼。

二、诉讼时效抗辩在二审提出的条件
诉讼时效抗辩原则上应在一审提出,但在二审提出也有一定的条件限制。二审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并非完全不被允许,而是需要满足特定的情形。
1、有新的证据
如前文所述,必须是基于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例如,在一审时因客观原因无法取得的证据,在二审期间通过合法途径获取到了,且该证据能够有力地证明诉讼时效已过。这种情况下,法院会综合考虑该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来决定是否支持当事人的二审诉讼时效抗辩。
2、证据的合法性和关联性
新证据不仅要满足“新”的要求,还必须具备合法性和关联性。合法性是指证据的取得方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能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关联性则要求证据与案件的诉讼时效问题密切相关,能够直接或间接地证明诉讼时效已过这一事实。
3、对程序公正的影响
法院在审查二审诉讼时效抗辩时,还会考虑是否会对程序公正产生重大影响。如果允许当事人在二审随意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可能会导致对方当事人措手不及,破坏了一审程序的稳定性和公正性。所以,只有在符合严格条件的情况下,才会支持二审的诉讼时效抗辩。
三、诉讼时效抗辩在再审中提出的后果
在再审或者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案件中提出诉讼时效抗辩,通常不会得到法院的支持。这是基于多方面的考虑。
1、维护生效裁判的稳定性
生效裁判具有既判力,一旦裁判生效,就意味着案件的事实和法律关系已经得到了确定。如果允许当事人在再审中随意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可能会使已经稳定的法律关系再次陷入不确定状态,损害司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例如,一个经过一审、二审终审的民事案件,当事人已经按照生效裁判履行了相应的义务,若再审时又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可能会导致整个执行程序的混乱。
2、防止滥用诉讼权利
如果不限制当事人在再审中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可能会被一些当事人滥用,以此来拖延诉讼、逃避责任。法律规定在再审中不支持该抗辩,能够有效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保障诉讼程序的正常进行。
3、遵循程序正义原则
再审程序是一种特殊的救济程序,其目的主要是纠正生效裁判中的重大错误。而诉讼时效抗辩应当在正常的一审、二审程序中提出。在再审中提出该抗辩,不符合程序正义的要求,也不利于保障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诉讼时效抗辩时间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当事人应在一审期间积极行使该权利。对于二审和再审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情况,法律也有严格的限制条件。在实际的法律纠纷中,还可能存在诉讼时效中断、中止等复杂情况,以及不同类型案件诉讼时效的特殊规定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法律问题上还有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专业律师将为您提供详细的解答。





